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规模报酬,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
B.规模报酬是指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变化的情况
C.规模报酬存在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
D.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会使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倍数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初会使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倍数。
2、在获取数据时,数据的间接来源主要是指通过()获得的数据。
A.统计调查
B.实验法
C.观察法
D.公开媒体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A、B、C属于直接来源。观察法是统计调查方法的一种。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统计调查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下述调查中属于连续调查的是()。
A.每隔10年进行一次农业普查
B.对201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
C.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
D.按旬上报钢铁生产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调查登记;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一年以上)所做的调查,一般是为了对总体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ACD三项属于不连续调查。
4、()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成本总和,它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A.平均可变成本
B.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
D.总成本(TC)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总成本(TC)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成本总和,它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5、当经济出现较大的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国家应采取的政策组合为()。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C.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组合
D.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双松”政策组合通常在经济出现较大的负缺口即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失业严重的经济过冷时才被采用。
6、下列变量是定性变量的是()。
A.上证股指
B.职业
C.居民的受教育年限
D.月收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B属于分类变量。如果把C中的“年限”改为“程度”,则C也是正确的。AD都属于定量变量。
7、()是指一个国家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8、完全竞争市场上,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大利润条件,是()。
A.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B.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边际成本产量
D.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产量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不难推知,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实现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最大利润条件,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9、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工作期限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登记从何时起到何时止的资料;如果所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
9、要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
A.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
B.所有居民是总体
C.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
D.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总称。要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所有居民是总体,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10、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一般称为()。
A.定性数据
B.定量数据
C.次级数据
D.观测数据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通过实验法得到的数据就是实验数据;不论是统计调查还是实验,所搜集的数据都是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最基本的来源。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可能是A或B。
以上中级统计师模拟试题内容由网校收集整理,仅供考生参考学习,所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内容请以课堂中老师讲解为准!更多统计师课程培训及考试资讯可查看网校统计师频道或直接咨询网校客服!